戳蓝字“徐默远的成长笔记”关注哦!
01
无论为谁工作,都要为自己积累经验。
02
犯错后一定要勇于承认!
尽管这是常识,但很多人做不到。出现问题时,他们第一反应是找客观原因或推卸责任。然而,如果自己确实有错,第一时间承认并承担责任,这并不丢人。
03
工作就像恋爱,只有不凑合,才能幸福。
这份工作是否让你感到新鲜和愉悦?你是否有兴趣去提升自己,探索更多可能?周围是否有值得你学习、敬佩的人?未来是否还愿意融入这个团队?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大多是“否”,那么,我建议你勇敢地去追求更适合自己的工作。
04
马克·吐温曾说:“与其开口让人确认自己是傻瓜,不如闭嘴让人以为自己是傻瓜。”遇事要三思而后行,尤其在重要场合更是如此。面对大事要商量着说,急事要冷静地说,小事可以幽默地说,没事则不要八卦。我们都是二三十岁的人了,不要再因为“没过脑子”而道歉了。
05
不要靠背景、私交、八卦或小恩小惠来拉拢人心,而要用实际行动和业务能力赢得同事的尊重和信任。这样的关系才能清清爽爽、长长久久。
06
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不可替代之处,培养核心竞争力,让自己成为公司离不开的人。你可以能说会道,可以八面玲珑,但在职场上,最讨喜的永远是你的能力和创造的价值。如果这份工作换别人做和你做没什么区别,那你就要尽快明确自身定位,或者更加努力了。
07
在工作中,我从不考虑性别因素,也不相信眼泪。我不仅要看一个人的“抗打击能力”,还要看他的“抗表扬能力”。很多人不是在挫败中倒下,而是在成功中迷失。成功容易让人飘飘然,从而失去上升空间。
08
第一,永远不要轻易与人撕破脸,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需要一条退路;第二,人与人相处,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输赢,有时候退一步反而更好办事;第三,看事情要目光长远,只争眼前利益可能会得不偿失。我毕业十多年,进入职场,步入婚姻,结交了许多朋友,这三条始终适用。
09
闯荡社会需要一点“油”,但不能油腻。这种“油”能润滑你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关系,而不是用狭隘的见识去硬碰硬。它既能保护自己,也能愉悦他人,让工作合作更顺畅,而不是人为较劲。但无论何时,都不要忘记初心,知世故而不世故,忠于内心,保持简单善良。
10
与同事相处,无论亲疏,都要以礼相待。表里如一,无需“人格分裂”;真诚待人,无需“处心积虑”。在人际交往中,善良、真诚、坦荡永远是最轻松的相处方式。
11
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与自己认知不同的人和事。除了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外,我们是否可以对一些不同之处保持宽容和包容,甚至给予真正的尊重?也就是说,你可以不喜欢,可以不同意,但一定要尊重。这种尊重必须是发自内心的,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貌。
12
一定要改掉迟到的习惯!
经常迟到不仅有失礼仪,还意味着你不擅长管理时间,会给人留下不可靠的印象。尤其在重要会议和团体活动中,因可避免的延误而迟到,会影响全局。哪怕只有一次,再真诚的道歉也很难消除“不靠谱”的印象。
13
不要轻易承诺,也不要随意开出“口头支票”。一旦承诺,就一定要做到。如果实在做不到,要提前解释,以免个人信用破产。在职场中,你靠的是实力和口碑。
14
做一个有分寸感和边界感的人,懂得换位思考,也懂得适当拒绝。既要尊重他人,也要保护自己。做到“不探隐私,不当众揭短,不强人所难;懂方法,看时机,留余地,巧回避”。
详见夜读推文《没有边界感的人,为什么会让人不舒服》
15
不要偷懒,养成溯源的习惯。不要一看到复杂信息就说“懒得看,等总结”或“看大家怎么说”。这种简便方式容易让我们习惯性迁就他人,弱化自己的思考。每个人应对信息的方式不同,但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,以及守住内心秩序的定力,不要被乱风吹跑。
16
先处理工作,再处理情绪。
这一点很重要,但不容易做到。尤其是在团队协作项目中,一旦发生摩擦或争端,要及时说清或私下解决,不要带入个人恩怨,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工作推进。这是不专业的表现,无助于问题解决,甚至会让事情变得更糟。记住,你们的目标只有一个:出色完成工作任务。当你专注于业务,远离琐事杂事时,格局就会变大,机遇也会随之而来。
17
我对性别、年龄的反应一直比较迟钝。无论是采访、出差、走山路还是面对各种环境,我很少考虑“女士优先”或被关照的问题。我想做什么,就遵从内心,不会因年纪而影响选择。这种迟钝反而成就了我。
18
人到中年创业时,我突然豁然开朗,发现过往所有经历都能成为应对人生难题的武器。因为做过销售,我突破了心理设限,现在能在商业谈判中淡定自如;因为有过赶时效、极限完成任务的经历,我面对紧张项目也能承受压力。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
19
别焦虑,能在二十几岁就找到“一生的事业”的人少之又少。更多的人需要经历挫败,才能找到方向。与值得奉献一生的事业相遇,本就值得我们花费时间。
20
工作的本质就是“好事多磨”。
特别补充:手机职场礼仪
21
如果对方未及时接电话,不要无休止地拨打。
22
聊天时慎用“在吗”开场。一句“在吗”可能会招人反感,因为接收信息的人会下意识补全对话:“在吗?我问你个事/在吗?请你帮个忙……”不少网友吐槽:“你不说什么事,我怎么决定在不在!”
23
未经许可,不要擅自翻看同事的手机,哪怕关系再亲密。当别人给你看手机里的某一张照片时,也最好不要左右滑动。
24
如果要在社交平台发布对方的照片或合照,应征得对方同意后再上传。
25
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,如开放工作区或会议室,要将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模式。如果必须接听电话,可以离场或轻声交谈,快速解决,尽量不影响他人。
26
如果是重要事情,不确定对方接听环境是否合适,不要贸然发起语音或视频通话。如果只能发语音,请直奔主题,避免浪费对方时间。
27
如果没有及时回复电话或消息,请表示歉意。认真回复信息这种小事,也能传递出你对他人和事情的尊重。
28
回复时最好不要频繁使用“哦”“嗯”等单字,因为这些字眼在年轻人看来略显敷衍,意味着话题的终结。
白天是网络世界的”急诊医生”
夜晚是认知升级的终身学徒
正在挑战365天认知马拉松:
✍️ 晨间写作(6:30-7:30)
📖 午间拆书(13:30-14:30)
🏃 夜间健行(20:00-21:00)
与你分享工程师的跨界成长地图
点击蓝字关注公众号「 徐默远的成长笔记」,ID:Xu_MoYuan,后台回复”认知礼包”
送你3本改变我人生的思维工具书】
成长是一场漫长的跋涉,进步是坚韧不拔的攀登,觉醒是灵魂深处的破晓。
关注我,陪你在成长、进步与觉醒的旅程中,且歌且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