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,我接手了一个注定失败的项目。团队连续加班三个月,最终因客户临时改变方案而被迫中止。
庆功宴变成散伙饭时,实习生红着眼问我:“徐老师,我们这三个月是不是白费了?”我指着会议室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流程图说:“你看,这些被推翻的方案教会我们如何规避合同漏洞,那张被客户否决的架构图训练了全局思维——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只有不愿复盘的人。
”这正是《活出人生的意义》作者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悟透的真理:人永远拥有选择态度的自由。在996成常态、35岁危机蔓延的中国职场,真正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环境,而是看待问题的单一视角。
我们总是说“天命难违”,常说“命由天定,运在人为”,但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留下了这样一句经典台词:“我命由我不由天,是魔是仙,我自己说了算。”
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,之前在春晚上机器人跳秧歌就已经火了一把,而现在更是上了高规格的民营企业座谈会,而且就坐在中间的位置。
宇树科技也曾向不少投资人抛售橄榄枝,但纷纷以失败告终。
据某头部互联网公司2024年调研显示,72%的员工认为“被迫接受无意义工作”是职场最大痛苦。但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:痛苦并非源于事件本身,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(ABC理论)。我曾合作过一位华为工程师,公司将他从研发部调至售后支持岗,他一度觉得职业生涯终结。半年后他梳理出《客户需求与产品迭代的147个真实场景》,这份报告不仅让他重获调岗机会,更成为全公司产品优化的底层逻辑。所有“被动接受”,本质都是主动选择的弃权。
饿了么某商业分析师在5年内辗转4个业务模块,每次转岗都主动将“职业断崖”转化为“认知跳板”。她在物流尖峰时刻的疫情应急项目中,通过快速迭代数据分析模型,将原本需要3天的决策流程压缩至2小时。这种将“被迫改变”转化为“主动进化”的能力,正是职场人稀缺的生存智慧。
二、重构选择的三个支点(基于《活出人生的意义》实践框架)
1. 接纳中的主动权
稻盛和夫在京瓷攻坚IBM订单时,面对20万次品退回的绝境,那句“你向神祈祷了吗?”不是玄学,而是将客观困境转化为主观精进的仪式。建议职场人每日记录“情绪日记”,用“事实-感受-重构”三栏法训练认知弹性。
数据支撑:2024年中国企业家协会数据显示,采用“辩证式复盘”的企业,员工创新提案量提升63%。
2. 矛盾中的共生价值
当你在汇报中被领导否定方案时,不妨画张SWOT矩阵:左侧列反对意见中的风险点,右侧写这些风险揭示的市场盲区。
真实经历:我曾负责某快消品线上营销项目,客户强硬要求采用“土味广告”风格。团队妥协后意外发现:该风格在三四线城市转化率超预期32%,后来竟成为公司差异化竞争的核心策略。
3. 行动中的微选择
阿里巴巴内部流传的“1%法则”:每天改变工作方法的一个微小细节。比如将“我必须完成KPI”改为“我选择用新策略挑战KPI”,语言的重构会激活前额叶皮层的控制感。
三、进阶版行动指南:把“被迫”变成“杠杆”
1. 建立“双面镜”工作日志(晚10点前完成)
正面:今日完成事项 背面:每个事项带来的隐性能力增长
示例:反复修改的PPT→结构化表达能力+高层思维训练
2. 周三“换位日”实验
选择一位你最不认同的同事/领导,用半天时间模拟他的决策逻辑,记录三个“原来如此”的发现。
案例:某世界500强供应链管理者曾强制自己每月体验1天仓库分拣员工作,3个月后设计出效率提升27%的智能调度系统。
3. 设置“选择提示物”
在工位摆放弗兰克尔《活出人生的意义》中的金句台历,2月22日页正是:“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空隙,那里藏着我们全部的自由”。
注:本文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。
下周我将揭秘:如何把讨厌的同事变成你的“职场镜像导师”?这个曾让字节跳动总监级学员薪酬提升47%的方法,或许会颠覆你对人际关系的认知。
白天是网络世界的”急诊医生”
夜晚是认知升级的终身学徒
正在挑战365天认知马拉松:
✍️ 晨间写作(6:30-7:30)
📖 午间拆书(13:30-14:30)
🏃 夜间健行(20:00-21:00)
与你分享工程师的跨界成长地图
点击蓝字关注公众号「 徐默远的成长笔记」,ID:Xu_MoYuan,后台回复”认知礼包”
送你3本改变我人生的思维工具书】
成长是一场漫长的跋涉,进步是坚韧不拔的攀登,觉醒是灵魂深处的破晓。
关注我,陪你在成长、进步与觉醒的旅程中,且歌且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