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公务系统的职业成就感

戳这里关注^我哦!

(我话说多了,帖子已经在ZH被和谐了,正在反思中。。。当然,我依旧怀疑有人在举报我,举报就举报吧,也好,算是给我提个醒。)


早年,我在某系统内单位工作,一进去就干得风生水起。

就那一亩三分地,我却像一条鲶鱼一样,什么都干、抢着干,硬是在小水塘里溅起层层水花。(所有上次有人还在纠结倒水问题,我就吐槽了。。。)

整个系统,对我们单位,就熟悉两个人,一个是一把手,另一个是我。

甚至那时候我都没上副科,就一个平头百姓。

大概归结为:

做事多、姿态低、嘴巴甜、冲的出、立得住、形象好(自评的)

但是,做着做着,我发现特没有成就感。

什么是成就感?

马斯洛理论最高的那一层。

成就感不能当饭吃。但它就是在你吃饱饭、做完爱、刷完抖音之后,还能填补在你内心深处的东西。

鞠躬尽瘁、为民请命、天下为公。

这些词汇,似乎有点假大空。但它们在你的心底留有一个专属的位置。

从那个地方缓缓辐射出力量和温度,充实着你的内心。

家国情怀、仕官情怀,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体制内人的身体里。

或许你不曾察觉。。。


我是某一天,在单位加班,准备省级某单位奖项评选迎检的时候,突然觉悟到的这一点。

说起省级某单位奖项评选,是这样的:

在一把手心目中,有着无与伦比的位置。

他可以一整年什么业绩都不要,只要创成这一项。

创成这一项以后,连带的掀起一阵系统学习热潮、请领导来讲话、案例事迹宣传等等。

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除了脸上光彩以外,还能营造出强有力的升迁氛围。

在升迁的比重中也许能占30%以上的当量。

我说过,升迁是门玄学,但如果你真正的成为了一把手,还是有迹可寻的。升迁真的是有“势”的,懂的人会在合适的时机赌上全部造势。

一整个单位的资源都给了你,用的好你能当仁不让、翻天覆地,用的差你会焦头烂额、还默默无闻。

当时,我全心全力支持一把手,创省级某单位奖项

材料整整齐齐的整理成册,册子的包装、封面设计是请的专业的。ppt是自己做的,字体都追求精美绝伦,动画效果研究了半天。

补拍了大量的照片,都当成摄影作品来拍。找背景音乐,尽可能撩动人心。

对单位进行了全面改造,制作某某某宣传栏,弄个橱摆了一溜正能量的读书园地,还搞了职工摄影墙,什么志愿者天地,什么拥X优X专栏等等。

不要笑,全是要算分的。


临检了,我认真加班筹备,时间很晚了,我一个人在单位。

有一瞬间,看着材料,我恍惚了。

我特么究竟在干什么?

这是我们这个单位应尽的事业么?

我回想起:

曾经我在窗口做业务的时候,真的有办事对象握着我的手泪流满面的道谢。

曾经我在给企业培训政策要点的时候,真的有不相识的人在会后特意找到我,就为了说一句:您讲得条理真的很清晰,我从来没听得这么明白过,感谢您。

曾经我在制定绩效考核表的时候,真的被上面拿去做了模板,说我订的很巧妙,确实能起到激励作用还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嘴。

但我现在在干什么?

可能是在为单位、为系统争光吧~

可能是在为领导、也为自己揽政绩吧~

可能这就是我的工作,而且还是领导嘱托的极为重要的工作,有啥可多想的~

但为什么如此没有成就感,心底空了一个大洞。

我觉得我费劲心机把这些东西精装成册是在浪费我的生命。

我知道搞那么多园地,除了迎检没一点屁用。

我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碰过业务了(内务也算业务)。

但同时,我并没法从道义的制高点说服自己:

拥.X优X是国策,单位不支持?怎么落实?

志愿者包含了爱心捐助、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,要不要支持?

职工园地涉及员工权利、涉及单位文化,你不支持?

理论学习更是上升到了全民的高度,更可况你一个体制内单位?

省级某单位奖项的这些项目哪个不重要?你反驳哪一个?


于是我咬咬牙,继续埋头整理。

不瞒大家,我可能还有点天赋,很容易get到某些点,这些点就是评审领导们想看的。

我的ppt至少在整个系统里无出其右。

我们单位最后也确实被评上了省级XXXX单位。

一把手和更上一级分管领导都表扬我,说你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
我说领导,我懂,功夫都在事外,没有大领导甚至是市领导打招呼、点头,没有系统内的平衡、力推,没有迎来送往、早接晚请,哪有光靠检查获奖那么容易?领导这些才是真功夫,我只是力保材料本身不要掉价而已。

三年后,一把手提了副处,我提了副科。

皆大欢喜,功夫都没有白费,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感觉。

除了,那虚无缥缈却又时刻萦绕在心头的,职业成就感。


嘴上不说,心里却绕不开这一关。

如果我在一家销售公司,金钱和业绩就是我的追求,目标清晰、无可厚非。

如果我是一名运动员,竞赛和成绩就是我的唯一,勇争第一、傲立桥头。

那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,我的目标是什么?

难道不是把那些老白姓的事给办好,把那些政策条款落地,把职工的工作安排的妥当吗?

只有这样,才能使人心里隐约升起一种成就感。

我才感觉到,我是在为国为民、我是在为事业奋斗。

为什么越做那些创评工作,越失落呢?

直到有一天,我好友的一句话点醒了了我。

他说你说得这些工作(创、迎、评、检),实质就是yuminzhengli

因为,原本,你也可以坐在窗口办理业务,整体办理速度就会加快一分,群众就可以少等一秒。

千千万万个你,汇聚起来巨大的人力物力,投入到真正的本职事业中。

而现在,你们或多或少都脱产半脱产了,一个单位三分之一的人都在做着五花八门的工作,包括汇报、总结、填表、经验交流、特色提炼、创先争优、比学赶帮、开会学习。

整个单位看起来很“正”很嗨,氛围很浓。

实质却是———yuminzhengli

说的真好,怪不得这些年来,我干得很努力,我得到了上下的肯定,我甚至因此而提拔了。(我们小单位几乎就这么一个提拔名额)

但我没有成就感,没有价值感,没有职业认同感,和我理想中的仕官天下完全不同。

因为,我在做着与yuminzhengli的事情啊。


接着,说说第二件事。

我们那儿新来了一个分管局长。

他人品作风怎么样我不予置评。

但这家伙确实技术过硬,甚至配的上技术官僚这个称呼。

科班出身,长达十几年沉浸在专业领域,成精了。

一把年纪了,刚看到报表,就敏锐的发现其中的数字误差,进而迅速发现整张报表制作设计上的问题。

把我们叫过去,给我们讲解。讲得我们目瞪口呆。

但这家伙很丧。

为什么很丧呢?因为某部门把他调到我们局来。他心里特不满意,但又不得不服从安排。

他时常会漏一些话出来,反映出他内心不爽的地方。

首先,他说他的专业能力和我们局毫不相干,所以让他当我们的副局长他觉得莫名其妙。

就好像你把一个足球教练派去教篮球队了。这足球教练心里能好受吗?

只会觉得自己的专业价值变得一文不值。或者说,他的专业价值是可以一文不值的

这很叫人受伤。你对自己的专业引以为豪,别人却只看重你的级别职务,随意消解你的专业性。

而且,你是个领导,你还要讲大局、不能说什么。

其次,我们经常对着他X局X局尊敬的叫。他却说,什么X局,我就是一张纸。

是的,走到哪儿就是一张调令。说去哪儿就去哪儿,抛却原单位的一切,甚至都没有告别的氛围。

可毕竟他也是一个人,毕竟也有朝夕相处的同事。别人往那儿一指,你就得割舍一切离开。

所以,就如他所说,看着是个领导,其实就是一张纸,也就带着那一张纸,随风逐流。今天我还是你的领导,也许明天就调走了。

两年后,他真的调走了。

所以,我发现很多高级别领导都比较“冷酷无情”。

不像我们窗口的公务员阿姨,拉起你的手就问父母怎么样啦,结婚怎么样孩子怎么样,或者谁谁谁又偷懒啦,以后记得多和阿姨说话等等。

特别有烟火气息,特别有生活的味道。

单位,也因此像一个大家庭。

可大领导不行,他待过太多地方、换过太多地方,如果他对每个地方都爱得深沉,那他可能要悲伤逆流成河了,他如何承受得住频繁的相识和分离?

所以,他不得不无情,冷眼的看待着这里的一切。

他明白他不会一辈子呆在这里,这里只是他历程的一个中转站。

他是单位说一不二的人,可单位恰恰又不属于他,他始终是孤独的。

再次,还是关于价值的问题。

我们这个技术型领导,发现他离开原单位后,那里平静如水的迎来了一个新的领导,那人也没什么技术背景,也就上手了,一切波澜不惊。

这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你以为你很有技术价值,其实啥玩样儿都不是。

虽说干部要能上能下,单位也不能依人而设。但既然哪儿都看着不缺你,你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?

假如,你供职在一家中小型公司,做市场和销售工作,有业务傍身。你跳槽的时候,老板总还要和你博弈一番,怕你带走了客户,带走了技术。

博弈的,就是你的价值。

可这里不一样,这里冗余度高的很。

缺了你,明天单位一切正常。

如果你还是个会来事儿的领导,那缺了你,明天单位可能运转更加顺畅了。

原来,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别人添堵~

原来走了以后毫无念想、一切顺利~

人前人后,众星拱月的领导。。。怎么会是这样呢?


最后,讲一件事。

局里要提拔一个领导岗位。

自然有一大帮科长挣得头破血流。

A,某下属单位一把手,青年才俊。

B,机关老牌科长,资历最深。

C,边缘小单位负责人,毫不起眼。

结果是,A被下属举报,举报他在单位只手遮天,利用单位资源狂拍上级马屁。

B也被同僚举报,举报他多年存在各种作风问题,什么随意外出、迟到早退、拉帮结派等等。

特有意思,不提拔的时候,这么多年了都没问题,一提拔各种问题举报都来了。仿佛那个人都不是那个人了。

当然,这些举报都无法核实,也没有证据,但既然如此,AB也就都黄了。

最终,C这个默默无闻,和别人都不相干、也没有利益纠葛的人提了职。

这说明什么?

说明提拔你,恰恰不是有多需要你,也不是说那个位置急需你、缺了你不行,都等着你来发挥作用。

提拔,只是一种奖励,是给你的甜头。别以为自己就很有价值。一旦发现你也挺麻烦,树敌挺多,就放弃你了。奖励么,本来就是可奖可不奖。


快乐吗?你说呢。

我所谓的成就感,并不是特指一线岗位有成就感,二线岗位就没有。

二线岗位,人事、财务、后勤,也有专业性。做好这些工作,不出差错,精细稳定,一样会有专业上的存在感。

但唯独,创先争优、特色品牌、经验宣讲、迎接视察,这些特别没有成就感。

我给窗口的群众写了一张告知单,我给填写的表格画了一个模板,我们在大厅按了一台饮水机。

这很正常,如果你问我在窗口服务中做了什么,我就告诉你这些,没有问题。

可一定要我把它总结成“三个一”品牌服务:一杯热水、一张告知、一个模板?

硬要提炼成“心对心”服务、“三项细节”暖人心。。。?

要我故意去拍大量的照片,去写大量的事例,去故意感动、去升华,去拍短篇,去反反复复写宣传稿,去发表在单位自己的简报内刊上。。。自娱自乐?

我就觉得很累,我觉得反感。

专业干这个,让我很受器重,也让我的职业成就感,碎成一地。


后来我去了省厅。我摆脱了这一切。

我在省厅开始做政策,写对全省发布的文件。

我斟字酌句地琢磨文件表述,我四处听取意见,探查各方的反响,研究文件能不能落地。

整整一年,省厅没有搞过一次所谓的活动,也没有搞过一次所谓的创评。

当然,接待调研比较多,但我一般不做准备,该说啥说啥。不愧有省厅背书。

对比原先365天专职干虚头刮脑的活儿,我觉得我来对了地方。

当然,我并不是说省厅就有多好,只是我恰巧进去了,恰巧觉得这样的工作更适合我,终于填补了我内心深处的空缺。

现在,每天码稿子要码7-8个小时,几乎一刻不停,一天下来,最先顶不住的竟是我的眼睛。

但总比做他娘的精美的ppt好。。。

我希望继续下去,就也算是初心了吧~



对于写稿子,我倒是觉得可以说说。

同样写一篇稿子,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。

一是写政策文件,那是很有感觉的,特别是规范性文件,你写出来的可能是省政府令、办法、细则、规范。

说句牛逼的,你大笔一挥,全省都得照着做。忽然有种指点江山的味道了,哈哈。

也因此,你不能乱写。

写糟了,至少要被诟病好几年(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是2-5年),也会被基层骂上好几年。

所以,写大政策要考虑方方面面,兄弟部门是否买账,是否会给基层增加太多工作量,老百姓是否能信服,能不能发挥实效。

写好了的话。。。其实,文件不存在写好的绝对标准,诟病最少,执行意义最强就是好。

二是写汇报稿。这里我所谓的汇报稿是工作汇报稿,而不是特色汇报稿。

有一次,为了出一个文件,前前后后修改了17版汇报稿,历时两个季度。

说明什么?说明很谨慎、说明很犹豫、说明这事儿不好协调。

汇报稿,就是把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、为什么要发一个文件、里面有什么坑、如何去克服解决、将来可以达成什么效果。用精炼的语句去表达出来,写给领导看。

但是,能写进汇报稿的,都是已经协调一致的,已经有解决方案的,你不能把一个悬而未决的东西扔出去给领导。

考虑这本身是为了一项政府工作,因此写汇报稿应该也不算务虚。

当然,有时候过于纠结汇报稿的文字和表述,还想在汇报稿中夹带政绩,越写越虚也是有可能的。

三是写歌功颂德稿、自我吹捧稿

即使在省厅也不能免俗。

这种稿子写起来就没意思,刚才我已经说过了,一个方向、两个强化、三个坚持、四个创新、五个优化、六个突破、七个适应、八个有利于、九个先手棋。

全特么是扯蛋。但你还得认认真真写。

好在,相对来说,省厅这方面稿子不多。毕竟,省厅要吹、就是吹给部委听了,部委说实话比较忙,没功夫听你自吹自擂。

总体上我觉得还在可控范围,比以前在基层拼了命的吹好多了。

。。。

最后,有一些话我不得不说,是我心中长久以来的想法。

评优可不可以评?

当然可以评,这是对工作绩优单位的一种肯定,不然大家都瞎干怎么区分好坏?将来怎么知道该重用谁?

问题出在应该怎么评优?

是让被评者添油加醋自吹自擂、评价者当大爷高高在上吗?

错了吧。

我从来不反对创评。

但请上位者不要把创评当成一种权利,两手一摊到基层听着汇报,看着视频短片和ppt,微笑着指点一番。

真舒服~

基层呢,一方面很反感这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考评,另一方面又顺势当成一项政绩拼命展示自己。痛苦、兴奋、而又矛盾着。

其实,我很早就想过正确的姿势了:

1、有本事通过暗访调查的,应该全部靠暗访调查取得考评证据

暗访考评完,你直接打分出结果就行了,只要你证据充足、指标合理;只要是善于收集数据、善于逻辑分析。

并且,暗访请不要告诉我!

想想好笑,现在的暗访,会提前告知你,我们会在X月X号—X月X号期间前来暗访。

形式主义真是害死人。

2、假如没本事通过暗访获得考评评价,那也别指望创建单位给你提供真实信息

屁大点事都给你吹成千秋伟业了,考评的人心里没点X数?

还不是贪图考评时的权力和感觉。

给别人打分太爽了。

但是,基层的大量精力就是这么被浪费的。

评出来的,都是文字大师、ppt精英、宣传大咖、视频达人,都是揣摩圣意、聪明绝顶的高手。

每次听到评审组感慨地说:你们真是踏踏实实,成绩有目共睹。

我就在想,也真不见外,大家都是明白人,这么搞有意思吗?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咯?

关键,您糊涂不花功夫。可我为了这个糊涂,上上下下折腾了一个月了。而且,每两年您还得再来折腾一回。。。

做事业如烹小鲜,撒什么调料就是什么味儿~






本站原创文章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