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看着都挺不容易,但却陷入在一个难以言喻的怪圈中,循环往复、不能自拔。
今天来直白的聊一聊“牵头”,这个最让我失望的单词。
在这个单词面前,“公务人员失去了人最基本的信义,成为了一言不值的人”
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,很多文件都是由几个委办局联合盖章印发的,其中排第一个的,基本就可以称之为牵头单位。
不独印发文件,很多工作项目,都是靠牵头制推进的。
——由一个牵头部门,领着一帮兄弟部门开展工作。
这当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,毕竟很多事光靠一个部门似乎干不了。
于是,谁牵头谁就是冤大头。
这其中第一个问题在于:各个委办局之间的级别是一样的,谁也领导不了谁。那么,你牵头的工作,我凭什么要帮着你,撑你的政绩呢?
所以,会场上,领导们谈笑风生,称兄道弟:你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,你放心,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把工作配合好。
然后,走出会场的大门,领导们立马明确指示下属:别人的事儿少掺合,你看看自己的活儿干完了么?
呵呵,好一个兄弟部门,好一个全力以赴,翻脸比翻书还快,我也是服了。
一瞬间,我以为不是在行政系统中,而是身处一场欺诈游戏~
你无法辨别哪句话是真的、哪句话是假的
鉴于此,作为回报,当你自己部门负责牵头工作的时候,别人自然也是不会帮你干的。
就这样,我见到了太多太多“相互诈欺”的场景。
比如,牵头部门召集会议,和配合部门商量,这件事应该怎么推进。
大家异口同声,听你的听你的,你是牵头单位嘛。
——这是假客气+不想动脑筋
于是,牵头单位说,那就分工吧,某件事请A部门负责来做。(确实属于A的责任)
但A部门却立马跳起来:不行啊,这虽然是我们的职责,但我并不知道要怎么做,你是牵头部门,你来说怎么做,我们配合就好了,什么负责不负责的是吧。
——听到责任二字,仿佛魂都飞掉了一样。
从道理上讲,正因为是牵头,所以才特意主持会议、把属于A的职责任务分解给了A。那接下来,当然应该是A独立完成了。已经分配到的具体工作还要别人牵个屁的头啊。
是不是要把先伸左手还是先伸右手都帮你安排好啊,大爷。
说到底,就是根本不想做,耍无赖罢了。
但牵头部门没有办法,于是只能和各部门不断的软磨硬泡。最后,协商制订出来的任务分解方案,一定是模模糊糊的。
因为,配合部门会拼死抵赖,把任务描述的虚化再虚化。例如,进一步加强管理,提升能力和水平,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。
——真是满纸荒唐言,特么写了等于没写。
说到这里,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,其实配合部门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,除了年终总结的时候,碍于情面、给你扯上一篇分报告之外,基本不会再给你干什么实质性的工作。
有的人可能认为,这也没什么嘛,不就是工作配合上的问题么。
其实不然,我之所以彻底失望,是因为作为公职部门、公职人员,作为一个人,底线没了。
作为一个人类,说出来的话,应该是算数的。又不是隐蔽战线,天天在工作中尔虞我诈,这不是一个正常人所为。
由此,也就产生了第二个疑问:有这点扯皮的功夫,自己干早干完了。不就是制定计划、下派任务、考核、写汇报么?
牵头部门为什么不索性单干呢?为什么一定要费尽心机,拖上那一大帮扯后腿的呢,自己做事自己做主不香么?
后来我找到原因了,原来竟也是怕担责任。
你想,如果某项工作是由一个部门干的,那万一出了点什么岔子,一切责任都是这个部门背。
但如果,能拉上一大帮子配合部门,那出事的时候,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一方面,可以按职责问责,牵头部门责任虽大,但配合部门的也不少。
另一方面,联合的部门越多、责任就分解的越细,牵头部门的责任就越少、也就显得越无辜。
是的,宁愿工作效率极度低下,甚至事情干不成,也不能爽快的背负起责任来。
这就是当今的现状了。
在这个过程中,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的细节博弈堪称精彩:
首先,只要没落笔,昨天答应的事情,明天就可以说我没说过。
其次,即使落了笔,昨天立下的字句,明天也可以歪曲的解释。毕竟,工作记录不是法律文书,再加上落笔的内容本身就充满了“伏笔”,就是给未来翻案留一手的。
最后,当面拍了胸脯的事情,回去之后就是一件也不给你做。等你去问询的时候,他想尽一切的办法把责任往你身上推,找客观原因来搪塞、甚至干脆躲着你。
这些,就是每天、每个委办局之间都在不断上演的事情。
站在牵头部门角度,配合部门确实相当不要脸,该分担的工作都不做。
站在配合部门角度,如果认认真真投入配合工作,那自己的活儿也不用干了。
站在牵头部门角度,勉强单干也不是不行,但无论怎样都想把责任让别人共担。
站在配合部门角度,牵头部门想什么自己会不知道?既然你想拉我担责,那我就拼命把水搅混,虚化责任,或干脆把事情搅黄。
同时,合作往往又不是单向的。牵头部门也会成为别人项目里的配合部门,配合部门也会成为自己工作的牵头部门。
在无休止的相互交叉、相互博弈和相互伤害中,行政效率碎成一地。
我可以说,大量工作几年几年没有进展,就是在这里面疯狂打转。而宁愿打转,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也没人愿意担当。
更可怕的是,在我今天、义愤填膺写下这些事情的同时,其实我自己也是如此。
在面对其他部门的工作协同要求时,我也如泰山般的镇定自若,说着放屁一般的话,哦不,屁至少还有个回味呢。
应该是连屁都不如。
在这里的语境下,放屁可能都不是贬义词了。甚至,新员工和老机关最大的差别,不是能力、不是业务、不是技术,而是你懂不懂和别的部门打游击、捣浆糊,你说话会不会放屁!
如果学会了,你就是一个独当一面的员工了,领导就会安心的派你出去开会,派你出去协调。
因为他知道,你说话不算话,你说话如放屁,你不会把任务领回来,那他也就放宽心了。
这件令我极度失望、而又极度无奈的事,这么多年了,看不到任何可以改善的地方。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上行下效、左模右仿的风气。
把为自己推活儿、推拖责任当成为了光荣的使命和至高的技能。
那么请问,那些需要实实在在经办的业务呢?
当然,这个牵头制的问题,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。
只要把工作分工提交上级政府决策就行了,之后,就请上级部门介入,挟天子以令诸侯嘛~
说白了,同级别的部门相互扯皮过于严重,唯有请上级政府来“仲裁”这一条路了。
然而,又偏偏会遇到这样的大领导:
这个领导看上去雷厉风行,对底下的分管部门要求很是严苛。
一般而言,体制内到了那个层面的领导。就算私下可能会生气,但明面上很少会和下属单位一把手过不去(比如大会上)。
可他不,他当着众人的面大骂下属部门,一点面子也不给。
你可能会觉得,这个领导不当老好人,挺有个性。
其实不然,这恰恰是他不肯担责的表现之一。
他经常指责的点是:你们几个部门之间都没有协调好,就把事情上到我这里来,是要把我顶在杠头上吃药吗?
然后就把各部门都骂了一遍。
听着好像也有些道理。。。。但是,被骂的众人是不是就会痛定思痛、回去好好协商呢?
当然不会,刚才说了,这些下属部门都是同一个级别的,各管一摊,走出会议室的这扇门之后,谁怕谁啊。
如果不是由大领导亲自过问,那么你就叫不动我,我也叫不动你,我为什么要和你协商呢?
协商不妥,工作就没法推进。工作没有进展,牵头部门就更不敢去上会提请汇报了。
最后,会变成什么样呢?
必然只能是绕道而行、文字救国了。
于是,一件本来需要大领导拍板、多部门协同、持续攻坚克难的工作。有一天,莫名其妙的在专报里被“完成”了!
大领导是日理万机的,骂过算数,自然早就忘了这么一件“小事”。于是,照样在专报上圈阅。
工作就算交待过去了。
而那些矛盾问题则依然故我,仿佛从没存在过一般。
遇上这样的大领导,最后一条路也被堵上了。你说这事业还搞得好吗?
不过,最魔幻的就是,除了工作本身没有推进外,工作的动员大会、经验交流会、汇报总结会、成效展示会、考核评选会、优秀表彰会照样举行,一场不拉。
反正一切,“跃然纸上”就行了,啥工作还不都是“写”出来的么?
说下去。
年初,领导一脸凝重的说:
”今年的工作要好好谋划,不能再像去年一样到了年底完不成、乱了方寸。”
”不要好高骛远,要聚焦几个重点,每年能干成几件关键事就好。“
“每年步子踩实了,积少成多,成效一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说得多好听啊,我差点就信了。
嘴上说不要好高骛远,身体却无比诚实。
等到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的时候,领导突然就化身为理想的少年,这个也想做,那个也舍不得放弃。
口若悬河,眉飞色舞,神采飞扬。计划列表越写越多。
我相信,制订计划,真的会使领导们产生多巴胺的,仿佛这些事列出来、就已经完成了一样。
好激动~
最后,别说两三件事了,足足订了三十几项大大小小的任务项目,足足写了七八页纸。
闭上眼睛,深呼吸,用颅顶想想,能完成吗?
哦,我又naive了。只要领导一声令下,总结报告不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吗,文字立业不就应该只争朝夕、唯恐落后吗。
从这个角度讲,三十几项任务还弄少了呢,就是一百项也能完成啊,不就多写几页纸么。
当然,订完这些计划的时候,领导的老毛病又犯了:死活也不肯本部门单干,非要拖上一大帮委办局。
想想也好笑,你自己的年度计划,到处都是别人的工作任务,你要点脸吗?
于是乎,陷入了上一个循环。
可想而知,光一个工作计划,就有多难协调。
人家部门又不是傻子,你生了个儿子,硬塞到我家里来养,你当我是二哈么?
好,继续推拉扯皮、套路PUA。不瞒各位,计划草案是年初定的,但等到和各部门扯完皮,已经年中了。
为什么年中终于能定下来了呢?因为,大家真的累了。
为了把“开展”改成“配合开展”;为了把“研究”改成“探索”;为了尽量把自己部门的责任排序再往后排一点(越排后意味着责任越轻)。
——大家拿出了十二分的钻研精神,只有这个时候,各部门火力全开、动足脑筋,场上个个都是人才,说话又好听,这种会我超喜欢参加的~
一次次的开会,实在牵扯了太多的精力,待到筋疲力尽时,“工作计划”终于出炉了。。。
然后,一周后,差不多就到了上交半年总结的时间了。
要不怎么说机关里人才济济呢,一周后,特么的还真有模有样的给交出来了。
无处不在的材料狗。。。
真正能干活的时间只有半年。
真正能干活的部门还是自己。
浪费了大好时光而不自知。
果然,到了年终,实际能干成的,真的也就是自己能掌握的那两三件事最多了。
领导心里的落差是大的,但态度还是倔强的:总结里给我写,写全部完成了,写做得很好!
总结、汇报、表彰,这一折腾,新的一年又开始了,完美开启了一个新的循环。
新的一年里,领导痛定思痛、慷慨激昂:今年,一定要把那些委办局牢牢得抓住,再也不能让他们跑掉了,一定要让他们多干点!
应该。。是没救了吧。。。
最后,总结一下牵头体制的阿格硫斯之踵。
之所以,配合部门完全不鸟牵头部门,一方面大家是平级,上头又不过问,自然任务就放飞了。
另一方面,是追责机制扭曲了。
要知道,在我们的体制里,一旦某个项目没有完成,牵头单位将承担最大的牵头责任,这个罪是很重的。
所以,在你侬我侬大家侬,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文字攻坚氛围中,那么多年来,你有见过那项工作是坦坦荡荡、敢于以没完成收场的吗?
几乎没有。
工作本身倒是次要的,关键是侮辱性极强,太丢人了不是!
所以,在配合单位集体宕机的同时,牵头单位却不能破罐子破摔、把项目列为完不成、并追配合单位的责。
因为那样的话,大家就一起死了,而且牵头单位则死得最惨。
在这样的机制下,牵头单位敢怒而不敢言,只能咬着牙把牛皮吹下去,营造出一种大家齐心协力、欣欣向荣的局面。
——这项工作在我的积极牵头下,在各单位的支持配合下,圆满完成啦,共形成了8个创新点,4个示范效应,2个全国领先。
明明对方只是借个体位动都没动,自己还要装出高潮的样子,真是难为这些”老师“了~
而唯一的报复机会,就是在下一次成为配合单位的时候,狠狠地找补。
——等到那一天,我一定啥也不干,要你们“血债血偿”。
不坦率,是我们的一个大毛病。
照我说,牵头单位的责任,在于有没有分配工作、有没有定期提醒。
只要分配完毕,适当提醒了,后续这个项目完不成,和牵头单位一毛钱关系也没有。
该是配合部门的责任就是配合部门的责任。不仅如此,还要表扬牵头部门,你刚正不阿,敢于求真碰硬。
毕竟21世纪了,东郭先生的故事难道还要在现实中一再上演吗?
本站原创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