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epSeek横空出世,AI会让文字工作者失业吗?我亲历的行业剧变与生存法则 ,我还会写这个公众号吗?普通人逆袭的3条新赛道

 戳蓝字“徐默远的成长笔记”关注哦!


01

文字行业的“地震带”:这些岗位正在消失

我亲眼见证的案例:  

  1. 基础文案岗
    某电商公司用AI批量生成500条商品详情页,3个实习生团队被砍掉2个。  
  2. 资讯编辑岗
    某财经平台用AI抓取数据生成快讯,凌晨值班编辑全部转岗。  
  3. 翻译校对岗
    游戏公司的英文翻译团队从20人缩编到5人,只保留文化梗本地化人员。

残酷真相重复性高、模板化、低创意含量的文字工作,正在被AI批量替代。  


02

文字工作者的“诺亚方舟”:这些能力无法被替代

和10位资深从业者深聊后,我们发现AI的致命短板:  

  1. 情感共振力
    AI能写催泪文案,但写不出《活着》里“鸡变成鹅,鹅变成羊”的沧桑感。  
  2. 文化洞察力
    某品牌用AI生成春节海报,把饺子P成玫瑰,被网友骂上热搜。  
  3. 风险预判力
    某大厂用AI写公关声明,把“裁员”翻译成“人才结构升级”,引发二次舆情危机。

核心结论能结合人性深水区需求的文字工作者,反而在涨价(某头部广告公司首席文案日薪已突破2万)。  



03

普通人的逆袭机会:3条AI时代新赛道

1. 成为“人机协同指挥官”

  • 案例
    某自媒体团队主笔,用AI生成10版初稿后,加入方言梗和地域文化梗,阅读量暴涨300%。  
  • 必备技能
    AI提示词工程+垂直领域知识(如医疗/法律/母婴)。

2. 转型“内容策展人”

  • 案例
    某知识博主用AI抓取200篇论文,整合成《2024抑郁症治疗前沿白皮书》,卖断货3次。  
  • 变现路径
    信息筛选-深度解读-个性化交付(企业内训/私域社群)。

3. 打造“人格化知识IP”

  • 案例
    前出版社编辑用AI辅助写书评,但坚持手写“毒舌小纸条”随书附赠,客单价翻5倍。  
  • 关键公式
    专业度×表达魅力×持续进化力。

04

给文字工作者的保命建议

  1. 立即卸载“打工人思维”
    停止和AI比速度,转型做“情绪价值供应商”(某情感文案工作室单条朋友圈代写收费588元)。  
  2. 深耕“肉身在场”场景
    葬礼悼词、求婚誓言、家族传记等需要呼吸共振的领域,AI永远无法取代。  
  3. 掌握“AI驯兽术”
    学会用“批判性提示词”反向训练AI(如:“用余华的语气写咖啡广告,要求出现铁锈味和童年意象”)。

    05

最后说句真心话

文字工作从来不是拼打字速度,而是拼对人类复杂性的理解深度。当AI能1分钟写10篇高考作文时,更需要有人写出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7个字。  

这场变革淘汰的不是文字工作者,而是不愿进化的懒惰灵魂。  

最后想说:
“我还会继续写公众号吗?当然会!正因为AI能生产海量文字,亲手写下带着呼吸感的句子才更珍贵。

每天打开文档时,我都提醒自己:

AI永远写不出我们深夜痛哭后悟出的道理,也挤不干咖啡渍浸透的草稿纸。这个时代最不缺的是信息,最稀缺的是用生命温度熨烫过的文字。

    • 不用AI生成千篇一律的“爆款标题”,而是写下真正让你心头一颤的共鸣;

    • 不复制全网雷同的“书单推荐”,而是分享那些让我凌晨三点画满笔记的段落;

    • 不追逐算法偏爱的“流量密码”,而是坚持把每个读者当成坐在对面的朋友。




【作者徐默远,混迹职场多年的理工男,践行知行合一,每天必做三件事,读书、写作和健身,2025年用一整年时间在公众号写成长笔记,关注我,一起提升认知。个人公众号「 徐默远的成长笔记」,ID:Xu_MoYuan】


成长是一场漫长的跋涉,进步是坚韧不拔的攀登,觉醒是灵魂深处的破晓。

关注我,陪你在成长、进步与觉醒的旅程中,且歌且行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