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当少年时,盛气何跋扈”,初读这句诗时,我正坐在办公楼的落地窗前加班。
九层楼的霓虹穿透雾霾,照在电脑旁冷掉的咖啡上,像极了我初入职场时眼睛里灼人的光。
二十三岁那年,我曾在部门会议上摔过方案。
甲方提出修改意见时,我攥着熬夜三晚做的PPT冷笑:”外行指导内行,这是对专业性的亵渎。
“彼时我笃信张爱玲那句”出名要趁早”,把前辈的劝诫当作迂腐,将妥协视为堕落。
直到那个耗费团队三个月心血的提案最终流产,我才在凌晨三点的办公室里读懂《庄子》里”知北游”的深意——跋扈背后,不过是少年人虚张声势的恐惧。
“向秀甘澹薄,深心托豪素”,三十岁生日那天,我在办公桌抽屉发现三件旧物:一枚生锈的文件夹,一叠泛黄的加班餐票,还有当年怒斥甲方的会议纪要。突然想起《世说新语》里支道林买山而隐的典故。
如今的我会在方案被否时微笑说”您说得对”,能在跨部门扯皮中斡旋出共识,甚至学会用紫砂壶泡陈皮白茶代替冰美式。这种澹薄不是妥协,恰如陶渊明”刑天舞干戚”的温柔反抗——把锋芒藏进茶汤,将豪气注入键盘。
昨夜漫步观海长廊,见江水明月如旧,突然惊觉七年未数过满月。想起王羲之在兰亭写下”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”,恍然惊觉职场真正的成长,不在于打败多少对手,而是终于能与曾经的自己促膝长谈。
如今我的办公桌上,除了智能办公本和养生壶,始终摆着《文心雕龙》与《原则》——前者教我”文变染乎世情”,后者让我懂得”极度求真”。这或许就是”觉昨是而今非”的真谛:既要保持少年锐气,又要修炼向秀的澹泊智慧。
归家路上打开车载音响,苏轼的《定风波》穿透夜色:”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
后视镜里,那个摔方案的青年与此刻的我目光交汇。办公楼群的玻璃幕墙倒映着千年月光,照见所有职场人跋涉的身影——我们终将在跋扈与澹薄之间,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三条路。
“我当少年时,盛气何跋扈。向秀甘澹薄,深心托豪素。觉昨是而今非,看过几回满月?”
【作者徐默远,混迹职场多年的理工男,践行知行合一,每天必做三件事,读书、写作和健身,2025年用一整年时间在公众号写成长笔记,关注我,一起提升认知。个人公众号「 徐默远的成长笔记」,ID:Xu_MoYuan】
成长是一场漫长的跋涉,进步是坚韧不拔的攀登,觉醒是灵魂深处的破晓。
关注我,陪你在成长、进步与觉醒的旅程中,且歌且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