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真相:所有逆袭,都是蓄谋已久的突围

深夜刷到外卖小哥雷海为在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夺冠的视频,突然想起《菜根谭》里那句话:“伏久者飞必高,开先者谢独早。”

2008年,这个在杭州送外卖的小哥,每天带着《唐诗三百首》等红灯;2023年,他站在北大讲台分享读书心得。十五年的蛰伏告诉我们:这世上哪有什么横空出世,所有逆袭都是暗夜里的匍匐前行。

前阵子字节跳动十周年演讲,张一鸣说:”很多人问我创业成功的秘诀,其实就5个字——延迟满足感。”
2005年南开大学宿舍里,这个戴着厚镜片的计算机系学生,每天用诺基亚按键手机刷编程论坛。室友打游戏时,他在研究算法;同学聚餐时,他在图书馆啃《创新者的窘境》。
十二年后,当今日头条日活破亿时,人们才看懂他当年在人人网写的签名:”像蘑菇一样生长,在黑暗里积蓄破土的力量。”
这让我想起美团王兴的”无限游戏”理论:真正的赢家从不计较眼前得失,他们像下围棋一样布局十年后的棋眼。
你看那些惊艳时光的人,哪个不是在无人问津的岁月里,把根深深扎进岩缝?

作家李筱懿讲过她当记者的经历。刚入行时被分到凌晨三点收工的校对岗,她却把每个标点符号都当成艺术品打磨。
“那三年我整理了17本采访笔记,记录了286位受访者的说话方式。”她说,”后来这些积累让我写《灵魂有香气的女子》时,人物对话信手拈来。”
这让我想起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。在钟表馆静默修了四十年文物,直到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纪录片播出,人们才发现这个每天与齿轮对话的人,早已把时光雕琢成艺术。
《荀子》说:”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”那些看似突然的绽放,不过是把别人刷短视频的时间,用来浇灌心中的种子。

最近重读《乔布斯传》,发现个细节:1997年回归苹果时,他要求把产品线从350个砍到10个。
高管们集体反对:”这太冒险了!”乔布斯指着会议室的白板说:”专注不是做加法,而是做减法。我们要把所有的光,聚成一个激光点。”
这让我想起任正非的”力出一孔”战略。2004年华为差点卖掉手机业务,但他坚持每年砸10%营收搞研发。如今海思芯片突破封锁时,人们才明白这种孤注一掷的远见。
《孙子兵法》讲:”并敌一向,千里杀将。”所有逆袭的剧本,都是专注者在时间维度上的精准爆破。

作家九边有段话特别扎心:”多数人25岁就死了,只是到75岁才埋葬。他们早在岁月里,亲手掐死了那个可能更好的自己。”
看看58岁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谢贤,84岁拿下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矶崎新,79岁在T台走秀的王德顺……这些人生玩家告诉我们:
命运的转折点不在生辰八字,而在你决定不再躺平的那个清晨。
就像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安迪说的:”有些鸟是关不住的,它们的羽毛太鲜亮了。“愿我们都能做那只永远在突围的鸟,把生命的岩层啄出光来。


Hi,我是徐默远,网络运维工程师
白天是网络世界的”急诊医生”
夜晚是认知升级的终身学徒
正在挑战365天认知马拉松:
✍️ 晨间写作(6:30-7:30)
📖 午间拆书(13:30-14:30)
🏃 夜间健行(20:00-21:00)
2025年将用365篇笔记
与你分享工程师的跨界成长地图
点击蓝字关注公众号「 徐默远的成长笔记」,ID:Xu_MoYuan,后台回复”认知礼包”
送你3本改变我人生的思维工具书

成长是一场漫长的跋涉,进步是坚韧不拔的攀登,觉醒是灵魂深处的破晓。

关注我,陪你在成长、进步与觉醒的旅程中,且歌且行。

 

Scroll to top